《初级软件设计实作》是软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项目实践课程。本课程通过基于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熟练使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和数据库技术,编写基于图形界面(gui)的应用程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理论的理解,为后继 中级软件设计实作,高级软件实作,软件工程分析,等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课程任务: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软件设计开发实践,课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可运行程序和程序源码。
主要活动:
学习任务安排:
任务一:分析与模仿 分析 (1-5周)
任务一:系统设计分析与模仿 (1-5周)
分析“桌面精灵”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分析程序的结构,绘制出程序功能结构图
分析构成各功能模块的类组织结构及各个类功能及如何功能实现响应的功能。
分析各模块中的类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
尝试模仿实现(建议配合wb设计界面)
提交学习报告(每个小组一份组长汇总提交)
系统组织结构图及相关实现类的关系(用mindnager辅助完成)
学习收获与学习体会
任务二:应用系统设计开发 (6-16周)
设计开发完成 薪酬管理系统
1基本要求:(必须完成)
薪资核算 ,系统管理,员工基本信息模块
2、提高要求:(根据实际选做)
考研奖励管理
考勤管理
3、拓展任务:(选做)
实现 c-s 网络化应用。
活动时间安排:
第1周 :布置学习任务,分组,提交分组名单及凯发备用网址的联系方式
第3周: 集中互动答疑
第5周: 第一阶段学习汇报,布置新任务。
第8周: 学生讲-教师问,互动交流一次
第13周:中期检查,互动交流一次
第16周:展示答辩-学习评价。
每位同学每两周提交一份进展情况汇报,由组长汇总后在学者网提交。
软件下载:()
eclipse: (建议下载 eclipse ide for java ee developers 中的 kepler或以后的版本)
http://www.eclipse.org/downloads/
windowbuilder:(下载与eclipse对应的zip版本,在本地安装)
windowbuilder安装教程: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6fb756ec934c10241858fb93.html
课程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任务驱动为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附录:建构主义学习观-摘要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学习者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学习者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
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学过程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